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大楚资讯联播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信息大汇 > 财经在线 >
专访武洋游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耀荣论海洋文化与产业
时间:2020-03-31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作者: 范杰  点击: 次
     

    冒着蒙蒙细雨,记者慕名走访了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榄张路的武洋游艇制造公司,就游艇产业发展与海洋文化建设的话题,与德高望重的董事长陈耀荣先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不断追求高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很高兴认识您这位企业家,关于企业的定位,尤其是实体企业的定位,您的“武洋”公司是如何科学设定的?据了解,您的游艇制造与众不同的是特别注重国际市场竞争,注重产品个性发展和科技含量,是么?

    陈董:是的,感谢记者热心关注我们企业的发展历程。实话实说,没有一定的国际视野,游艇产业是不能长久生存的,更谈不上发展壮大。当今社会,做实业尤其是游艇制造业,企业经营的定位非常重要,我们公司市场部分析了近几年的国际游艇生产与旅游行情,研究了国家游艇产业协会的权威报告,了解到全球一千多艘24米的超级游艇正在建造之中,意大利、荷兰和英国依然是行业三巨头,美国、澳大利亚、挪威和希腊等国实力强大,当前76米以上的超级游艇市场慢慢萎缩,作为最大市场的德国,这几年的订单也比较少。这些信息,为我们产品开发提供了明确方向,也为企业转型升级与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

    可喜的是,东欧市场和中东市场,逐步回暖,这是一个机遇。10年来,我们“武洋”公司与国内游艇制造业一样,产学研齐头并进,不断迈向新领域。公司每年出口300艘到欧洲,用户都很满意,尽管疫情带来了短期损失,但复工复产后,我们会加倍努力,预计今明两年的销售量会有新的突破。

      

    记者: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品牌是消费者的身份地位,也是企业的独特文化,消费档次、审美个性的认知,与企业品牌的超值功能相匹配,像游艇这类文化产品,消费者买到的是体验和享受,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打造优质品牌,就是不断树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个观点有道理么?

    陈董:非常正确。游艇制造产业只有在品牌、质量和竞争力上用功发力,企业生存与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纵观国际游艇市场,对于中国游艇产业来说,需要思考的问题还很多。游艇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超级游艇和帆船航海运动。但曾几何时,我们曾把游艇一律奉为高大尚,吹嘘黄金水道上的产业,被渲染为奢华腐朽的代名词,而如今,却一边倒的宣传游艇大众化,似乎只有大众化才是真正的游艇生活,忽视了超级游艇带来的社会价值和生活方式。我认为一个健康产业,要有大众化的航海运动,也需要金字塔上的超级游艇生活,才是一个完整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通过与国内外企业的技术交流,我们公司的国际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我们自主研发的环保节能动力系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潜在的技术优势。欧洲众多客户看好的,也是我们的环保与节能优点。这一点,国际上的同行企业无法与我们竞争。

    时刻把优秀人才培养放在首位

    记者:人才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科技发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在打造科研环境和人才引进方面,您的企业是如何培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

    陈董: 刘备三顾茅庐,曹操呼吁“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都是求贤若渴之举。当下,习总书记谆谆教导要尊重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作为企业经营者,应该牢牢树立人才意识,不断完善精准人才的激励制度,发挥优秀人才的最大效用,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肥沃土壤。

    改革开发40余年,如果没有大批人才搞建设,没有一线技术人才的付出,我国的制造业不可能突飞猛进。现阶段。企业优化人才结构对企业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如果企业的人才流动过于频繁,或者流动面过大,肯定会影响到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特别是企业核心技术及核心机密的骨干成员离岗离职,企业需要认真反省考核制度和发展战略。在“武洋”企业内部,对待技术人才和管理骨干,不仅考虑衣食住行,而且关爱他们的家人生活,关爱他们个人的婚姻与家庭。只要有困难,企业工会组织及时伸出援手。所以,我们企业的200余名核心团队很固定,车间高管和技术工人几乎舍不得跳槽,专业人才没有流失,企业生产与经营很畅顺,也很理想。

      

    记者:科技投入是企业再生产的长远投资,企业的“活力”来自于三个方面,开发研究的活力、科技成果转发为生产力的活力以及科技应用与服务的活力,您赞同这个规律么?

    陈董:真是英雄所见!在科技投入上,我们企业十余年如一日,舍得花本钱,每年不折不扣地拿出总产值的10%,作为科研人员开发经费,每年与广东高校和珠三角地区的科研单位合作进行技术攻关,每年与第三方高技术孵化公司联手,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我们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及时注入企业研发活动,有效带动了社会资源“创新链”和“资金链”的合法环节,通过借助金融机构融资渠道,不断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积极探索海洋文化推动蓝色经济

    记者:15世纪是世界远洋航行探险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郑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成为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的先行者,对中国航海史和世界航海史的发展,以及对加强中外友好交往等方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郑和开阔了中国人民的国际眼界,完善了包括天文航海在内的中国古代先进的航海技术。有人说,郑和下西洋就是探索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其思路对我们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现实意义,您怎么看?

    陈董:完全认同。华夏民族是一个奇迹般的国度,我们祖先创造了无数当时世界难以想象的历史记忆,郑和下西洋就是一次伟大创举。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出行时间最长,船只最多,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次航行,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领先了欧洲近100年。这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真的非常不容易。

    人类对海洋经济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可分为独立发展与联通发展时期,公元8世纪以前的历史,限于造船技术与航海术的水平,区域海洋文化独自发展,逐渐形成了环中国海、环印度洋、环北冰洋以及环地中海的区域海洋文化。公元15世纪至20世纪末的大航海时代,欧洲探险家们通过远洋航行,拉开了殖民掠夺和血泪贸易的帷幕……

    21世纪至今,尤其是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东南亚期间,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伟大倡议,标志着中国乃至全世界对海洋的开发利用进入到了一个崭新时期。与西方大航海时代掠夺黄金、满是血泪的殖民贸易相比,“一带一路”就是一条和平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一条共商共建共享之路,一条具有东方智慧的世界安全之路。

      

    记者:按照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发展海洋“蓝色”产业,挖掘海洋文化的道路还很漫长,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来说就是一个短板。作为从事多年游艇制造和海洋产业研究的企业家,您打算如何推动这项工作?

    陈董:说“推动”不敢当的,心有余力而不足,但可以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共同发展海洋产业构建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是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人类生命来自海洋,人类文化起源于海洋。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宝库”。人类缘于海洋,因由海洋而生成,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海洋文化崇尚力量的品格,崇尚自由的天性,其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开创意识,都比内陆文化更富有开放性、外向性、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开拓性、原创性和进取精神。

    中华民族是人类海洋文化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华夏大地东南两面临海,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这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祖国悠久的海洋文化。我们从事游艇产业多年,对辽阔的海洋情有独钟。我们有一个崇高梦想,也是一个远大理想,就是计划创办一所特色鲜明的海洋学院,深度研究海洋生物技术,深度研究“蓝色”产业,深度治理并修复海洋生态,努力培养跨世纪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青年,为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多年灿烂文化历史的大国、真正跨越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强国,奉献微薄的正能量,点燃微弱的一盏灯……(完)
 

(编辑:张剑)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