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大楚资讯联播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园地 > 经典随笔 >
回老家过年
时间:2017-01-31   来源:武汉新市民网   作者:潘和咏  点击: 次

    回老家过年,是远离家乡的游子们心中美好的愿望,更是少小离家老大归的人们的梦想。

   人都有两重性,一个是原始本能的动物性,一个是高度进化的社会性。动物性也好,社会性也罢,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和特质,那就是人们潜意识中与生俱来的归属感。回家,相约回到自己的老家,正是这种归属感的具象化。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人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被称为哲学的经典之问。有的人自问与深思久了,成了哲学家,有的成了诗人,而有的人则把自己问成了抑郁症。

   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是包藏着很多勾引我们的东西,在追寻解答的过程中,我们有了对祖宗的寻找和膜拜,有了对故国家园的挂念与怀思。更有许许多多的人进而问道:“我终究要到哪里去呢?”于是有了图腾与宗教。

  祖宗、故乡和宗教,此三者,构成了我们归属感的内涵。对祖宗的追溯,让我们知道我们是哪一根藤上结出来的瓜;对故乡的回望,使我们的心中,永远有一个生命的家园;而对宗教的敬畏和信仰,为我们打造了一个精致圆满的小屋,安放着我们脆弱的灵魂。哲人说:所谓人生,不过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我们每天在这个从生到死的轨道上行走,认真地写做着此生唯一的作业。

   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回家,正是我们终极的归处。

  耶稣对普天下的羊羔们招手:快到天国来,天国是你的归宿。

  道家讲究萧史乘龙、弄玉乘凤,白日升仙,在神灵仙界逍遥自在。

   佛家认为一切皆是因果,缘在中间起作用,成佛不成佛,都是自己的造作和业报。

   低层次的归宿是往生西天,从此极乐向佛,高一点的归宿是修成阿罗汉,出离轮回,涅槃寂静。而极致的归宿,则是成为菩萨或者成为佛,达到“如来如不来,如如也”的真如彼岸。

  《华严经》云: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回家也好,归属也罢,总是要有一些由头,定一些相约的日子。过年,正是这样一个相约的时候,早早地把人们回家的馋虫给勾牵出来啦。

   我就是这样一个被“勾牵”的人,每年过年,都想着回家。在城市的家中,无论有着多少的温存,有着多么的美味,都抑制不住“说走就走”的念头,渴望回到祖先和家神们与我们同居的老屋。以至于总是在“忙年”的期间,情绪无端地低落下来,抑郁到了极点,梦中都是那些熟悉的山水、家什和风物人情。

   我母亲更是如此。母亲八十有三,精神还算不错,只是对当下发生的事情,过目即忘,记住的很少。而对于久远之前的人和事、是与非,记得清清楚楚、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由于年纪大了,怕她起居不方便,八、九年前把她接到武汉居住,由弟弟妹妹们照顾。但凡节假日,或者我们有便车回老家,总是要把她带上,让她在老屋里呆一呆,在村子里和老人们家长里短地闲聊一通。

    遇上过年,她便异常兴奋起来,提前许多天就要求我们安排好年节:什么时候回去,哪些人回去;哪些东西要准备,哪些亲戚要拜年,等等。我们一般都会唯唯诺诺,听从她的安排,体现她一家之长的地位。其实,她所交办的事情,或者一些安排,我们早就准备好了。

    和往年一样,我是大年初一回老家过年的。其实我很想在大年三十之前回去,在吃年夜饭的时候,亲手为祖宗神灵敬献贡品,燃香点蜡,放鞭炮烧纸钱,主持庄严的祭祀仪式。而后坐在母亲身边,举杯为她敬酒祝福,说一些她开心的话,听她为大家一一给予教训并寄予希望。可惜今年又错过了,心里头怪不是滋味的

    我们老家过年有一些特殊的风俗和规矩,比如守岁,一般地方是在除夕之夜,吃饺子看电视,通宵不眠。而我们老家则是提前一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九的夜晚,入夜关门闭户,不外出不串门,喝猪脚汤或者排骨汤,一家人围坐守岁。

    三十日的凌晨开始吃年夜饭,天不亮之前吃完,放完鞭炮才能大开门户,见面互致问候祝福。村人相互攀比,总想拔个头筹,于是就有很多人家在半夜一两点就开始操办年饭了。不过现在这种传统也在慢慢淡化,很多人家开始习惯在中午或者晚上吃年饭。

    小时候很不适应天不亮就吃年饭的规矩,因为小孩贪睡,起不来。加上天气寒冷,衣裳单薄,每次被大人强行叫起来的时候,很不情愿,推三阻四,赖在被窝里不起来。

    吃年饭不仅仅是“吃饭”那么简单,还有一套非常严格和神秘的祭祀仪式。这种祭祀,虽然属于普通百姓的“家祭”一类,但是与庙堂的祭祀相比,仪轨和程式也差不多。先是在堂屋正中的神龛上摆上贡品:一大块熟猪肉、一条煎鲤鱼、一小碗煎豆腐、一盘水果,还有水酒之类,在正堂两侧点上大红蜡烛,上三炷香。待到香烟袅袅之际,人与天地、人与仙界、人与祖宗之间,就连接了一座桥梁,可以相互对话了。

    下一个程序是,在堂屋的正中、八仙桌的下首燃烧纸钱。点燃纸钱的,一定是家中辈分最高的男性长辈。长辈一边烧着纸钱,一边念念有词,词曰:各位菩萨、列祖列宗、过往神灵、各位家神,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保佑我们家谁谁谁怎么怎么样。

    反正是拜托菩萨、祖宗、神仙、精灵们,我们家的命运和幸福,就靠你们护持和庇佑了。其实,窃以为,这样殷切诚恳的拜托背后,并不是势利的巴结和恳求,而是一种希冀和沟通,还有一种感激和感恩的意思在里面

     一通鞭炮响过之后,年夜饭正式开始。中国人讲究尊卑有序、长幼相亲;内外有别、千姿百态。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过年的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吃年夜饭,更是精髓中的精髓。

    老家的年夜饭,至今仍然保持着古老的传统,这,大约才算正宗的年味吧。不像现代城市中人,已经把年夜饭蜕变成一餐简单的团圆饭了,如此而已。

    首先是坐座位,就非常讲究。老家的饭桌,基本上是四四方方的八仙桌,上首叫“高头座”,或者叫“上席”;下首叫“下头座”,也叫“下席”。上席的左手方向,是一席、二席,右手方向是三席和四席,正应了中国文化中“左先右后”的规矩。谁坐在哪个位置,是极其严格的约定俗成,丝毫不能僭越。否则,会被人鄙视地认为没有家教。

     很欣赏尼采的一句名言:“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有着太多的浮躁与虚无,我们的灵魂总是处在不安之中。当潮流汇成洪波,滚滚的洪流里,有太多的现实和污浊,我们渺小的“恒河之沙”,又当如之奈何。君不见我们的脚下,欲豁大开,随处可见;欲望的烟尘堪比雾霾,笼罩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头顶。何处有圣洁的甘露?何处得宁静的天籁?心中的花,将开在何处?

    于是我们出发,回家去与土地相亲,关起门来与祖宗对话,在自己身上,为至亲的人们打开心扉。在一声一声的祝福声中,展开我们“杜乡式的微笑”,大方地露出我们的“八颗牙”。因此,在大年初一,我们在打开大门之前,照例要纸船明烛,对祖先神位恭敬一番。在烛光摇曳和檀香袅袅之间,把家宅的每一寸空间,都赋予神圣与神秘的力量。

    “东风飘兮神灵雨”,我一直相信,在散发着清幽香气和淡淡云烟的屋子里,我们的列祖列宗的灵魂,一定快乐地飘荡在其间。

     大年初一是父亲的忌日,弹指一挥间,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十一年了。

    如今 ,父亲的生日和忌日,都成了我们家的节日:生日是正月十五,忌日是正月初一。

    记得2005年的春节,我兴冲冲地回到老家过年,与父母家人吃了一顿温馨无比的年饭。在饭桌上,父亲要喝白酒,我们都不让他喝,只给他倒了一点红酒。父亲是好酒的人,稀饭也可以当下酒菜,几个红薯可以就一斤酒。因为中风的原因,有一两年控制他沾酒。但是那天他很想喝,于是趁年饭后我们去走亲戚之际,偷偷喝了一大杯。结果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突发脑溢血,熬到大年初一的下午,就撒手人寰了。

    好在父亲弥留之际,全家老小都围在他的身边,不缺一人——他是在至亲浓情的氛围里,微笑着离去的。

    过年还有一乐,那就是读书与喝酒。俗话说:“书是男人的化妆品,酒是女人的卸妆水”。过年有闲,正是读书的好光景。

   放假之前,我就给自己定下了过年读三本书的指标:一本是哈佛商学院的《财商学》,属于重读;一本是萧平实老师写的《阿含概论》,研究一下佛家的哲学思想;一本是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 写的《创客,新工业革命》,同样属于重读。趴伏在自家堂屋的八仙桌上,安静地夜读至深夜,仿佛找到了当年油灯下刻苦读书的感觉。

   过年有酒,喝酒的感觉与平日里的应酬完全是两码子事,过年喝的是亲情与温情。

   初一上午赶回老家,给村子里每家每户拜了年,而后开始走亲戚,在红安县的表哥家“喝茶”(其实是土鸡汤和鸡蛋),再到舅舅家吃午饭。初一拜母亲的娘家,是我们老家的规矩。中午老舅招待外甥们喝土鸡汤,也是延续了很多年的老规矩。舅舅很开心,请了一桌陪客的人,大家放开了喝酒,把我喝得酩酊大醉,现场胡言乱语起来。晚上又应最好的发小之请,参加他们家族的家宴,又放量在酒场“驰骋”了一回。

   在故园的土地上,呼吸着祖先们曾经呼吸过的空气,喝着至诚的老酒,仿佛回到了人生的出发点,零点,何其美哉,何其乐哉!

    人言“不快乐,划不来”,“起点为零,终点归零,是为零”,信矣!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编辑:刘艳)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