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大楚资讯联播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化新闻 > 文艺会演 >
庆建党百年华诞 展黄梅戏古韵风华——“黄梅戏文艺汇演”圆满举办
时间:2021-04-25   来源:本网   作者:刘友珍  点击: 次
        本网讯(通讯员:刘友珍)在春和景明的美好时节,武汉市黄梅戏戏迷协会携手武汉明辰校车服务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一场“黄梅戏文艺汇演”。来自武汉各区的黄梅戏民间班社、草根演员登上蔡甸花博汇古戏台,演绎黄梅戏的经典作品。


 
 
   据武汉市黄梅戏戏迷协会名誉会长夏俊介绍,本次汇演旨在推进黄梅戏艺术传承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文艺汇演在优美动听的黄梅戏歌《荷花韵》中拉开帷幕。随后武汉市黄梅戏戏迷协会的演员们为观众送上了20个具有浓郁黄梅戏风格的文艺节目,有经典折子戏《对花》、《洪湖水浪打浪》、《牡丹亭》、《夫妻观灯》等经典唱段,精彩的表演获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据武汉明辰校车服务有限公司蔡甸公司总经理倪贤社介绍,本次汇演是武汉明辰校车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心准备的一次献礼,希望以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方式,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庆贺建党百年华诞。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汉市黄梅戏戏迷协会名誉会长夏俊向媒体介绍,武汉市黄梅戏戏迷协会于2014年4月正式成立,历经六年,现有会员200余人,团队组织十一个。
 
       几年来,该协会演出累计1150场(次)。2014年获得湖北省广播电视台的“千佛手银杯”奖,2015年获“雪珂杯金奖”,2016年获“全国戏迷嘉年华组织奖”,全国戏迷嘉年华“十佳”称号,2017年协会参加香港中外中老年演出大赛,荣获“最佳编导奖”,荣获第五届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节首届戏曲体操比赛“优秀奖”,2018年荣获全国戏迷嘉年华“二十强剧社”和“ 优秀演出奖”,中国湖北戏迷文化节大赛“十佳票房”奖。 
 
         协会每年还有计划的安排会员学习和参加各类演出活动,请全国知名黄梅戏老师龙宝玲公益课堂来汉授课,请专业剧院老师冯志刚和沈海燕及田春风老师授课,通过学习,提高了戏迷们的演唱水平。
 

        截止目前,该协会成功举办了两届戏迷唱腔比赛,均取得良好效果。唱腔比赛协会特别邀请了黄梅戏名演员冯志刚,段秋平,吴进良,田春风,石静等老师作为评委,给予戏迷朋友们很大的鼓励和帮助。还组织会员赴安庆、合肥、九江、九华山,黄梅县,黄冈等地学习和交流。
 
        名誉会长夏俊充满感激地表示,协会的成长先后得到了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张辉院长、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程丞老师等多位文艺界专家、学者的鼎立支持。
 
        据介绍,该协会还积极参加湖北卫视和湖北经视台的大型节目“戏码头”活动:如送戏到地铁;戏曲进校园等。协会及下属团队始终以服务基层为宗旨,经常到社区,养老院举行公益演出。(完)
 
 
(编辑:朱华)



严正声明:
1、本网所有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旨在为网民朋友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权益人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2、在本网所发稿件凡涉及经济类的信息,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各位网友一定仔细辨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3、本网原创稿件欢迎转载,同时请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及作者。
4、擅自使用武汉新市民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武汉新市民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5、本网站如因系统维护或升级而需暂停服务时,将事先公告。若因线路及非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