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化新闻 > 文化精英 >
周文彰:从“名人书法”到“书法名人”
时间:2018-10-25   来源:武汉新市民网   作者:何开文  点击: 次

摘要:

    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对周文彰有这样的评价:每次与文彰君谈艺论道,我往往会被其睿智与气质所感染思考与笃学,宁静与明辨始终是他特有
       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对周文彰有这样的评价:“每次与文彰君谈艺论道,我往往会被其睿智与气质所感染……思考与笃学,宁静与明辨始终是他特有的人文印记。如今,文彰从‘仕人’到‘学人’,从名人书法到书法名人,多年的双重磨合渐显出这位文化智者的精神世界——无邪、无妄、无求……一如他的名字,可追寻其生命特有的符号与内质。”
 
     周文彰是宝应才俊,是宝应人在京城较为成功者之一。我于1984年10月刚调进宝应县委宣传部工作时,就了解到宝应有一个青年人在省城南京工作,是南京建工学院哲学教师,名字叫周文彰。
 
      每次听到或得到周文彰的消息,心里都会生出一份敬意,这种敬意源于他的才学、才智。据我了解,他于1989年从江苏省调至海南省政府工作,2002年起任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09年调入国家行政学院任副院长,是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周文彰以委员身份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留影


 周文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
 
   上世纪的1977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国家为很多人改变自己的命运打开了大门。十年浩劫在这一年停止,当年的年轻人四处奔走相告:高考恢复了!这意味着很多很多人可以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周文彰便是其中之一。经过短暂时间的准备,他以高分被南京大学录取。其中,英语得了99分,距离满分只有一分。
 
 
   周文彰原本以为会顺利进入自己报考的英语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才知道,由于25岁的年龄过大,他被招生办大笔一挥,到了哲学系。哲学,这是周文彰生命中的关键词之一,只是当时他还没有意识到。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横空出世,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这篇由胡耀邦亲自审定,先刊登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后又在《光明日报》上全文转载的文章,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调,也引发了关于真理的大讨论。很少有一篇文章能够如此影响历史的进程——文章的作者便是周文彰的老师胡福明先生。这篇文章让周文彰意识到了哲学的力量,对哲学的热爱自此被激发出来。
 
   大学毕业后,周文彰有过短暂的大学教师生涯——在南京建工学院任教。不过,对哲学的热爱,以及想进一步深造的念头又驱动他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他的一篇哲学论文“论认识的主体性和客观性”,成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在黄山召开的哲学研讨会的主题,他应邀到会作主旨发言;他的博士论文《狡黠的心灵——主体认识图式概论》吸引着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
 
   怀揣博士学位证书,周文彰回到南京大学任教。当时正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的滚滚洪流裹挟时代迅疾变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如果说,1978年,那篇吹响改革开放号角的文章让周文彰意识到了哲学的力量,而随后几年社会的巨大变革,则让他期待着将哲学的力量融入时代的巨轮中。周文彰似乎听到了内心的声音,“一辈子研究一个人或者一段历史,研究得再深刻,也不过是一个学者。”周文彰期待哲学的思想光辉能够对现实社会带来影响;曾经想蜗居象牙塔做纯粹的学术研究的周文彰,开始将视线投向当下这个时代。
 
   作为一位哲学家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双重身份,他在人民网理论频道做客“群众路线大讲堂”栏目时,就“如何践行好‘为民务实清廉’六字要求”与网友进行交流。他认为,学习是一种责任,因为不学习,观念就会陈旧,视野就会狭窄,知识就会老化,素质就会蜕化。因此,学习是领导干部的规定动作,而不是自选动作;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提出了《正确认识非公经济需要摆脱公与私的思想纠缠》观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直到改革开放后,我们的认识才逐步向前推进。实践证明,非公经济在我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而且作用越来越大。
 
   周文彰热心家乡理论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多次回乡举办相关的讲座、笔会、展览等活动,他的报告充满哲学的智慧和力量,深受家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喜爱和好评。
 
 周文彰更是一位书法家
 
   在海南宣传文化工作的领导岗位上,周文彰感到了不会写毛笔字的尴尬,于是从2003年开始学习书法,他一学就学出了浓厚的兴趣,至今临池不断。他擅长草书,从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千字文》练起,同时对照学习怀素、赵佶、高闲等多家草书千字文,以及怀素的《自序帖》。他坚持一条原则,那就是学好草书基本功,不生造任何一个草字,不会写的或没有把握的,坚决查字典,保证所写的每一个草字都有出处。
 
 
  学习书法,让周文彰平添了一种有意义的交往方式。世界小姐阿金喜欢中国文化、喜欢海南,他就写字送她:“美——阿金使海南更美丽”,阿金视之为珍贵的纪念品;中国交响乐团来海南举办“航天之歌”的专场演出,获得极大成功,他就以一幅大大的“醉”字表达观后感,表达对他们的祝贺;大学问家文怀沙到海南讲学,他则赠以“动笔横锦、摇墨散珠”;他每次出国的礼品就是他自己的书法作品。前不久,出访的朋友从土耳其发回照片,他的书法作品仍挂在中东行政学院(设在土耳其)主楼大厅里。
 
    我认为,周文彰习书不拘泥于形式,从擎笔便是草书就知其勇气。他常说:“帖要临,但临帖不排斥创作。边临帖边创作,边创作边临帖,可能是一种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的有效途径。”在临帖过程中,他不甘心仅仅简单的临摹,主要是学草字的绕法、布局,从来没有想过要临得像谁。他在古人的法帖中寻找其骨其筋,寻找古人的神韵,而并非仅仅追求临得形像。正是由于此,他的书法从一开始便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行草书中有于右任的法度谨严,亦有张旭的狂放色彩,张弛有度,气韵生动,没有剑拔弩张的严峻,却有股温润舒缓的气息在流淌。
 
     周文彰习书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善于总结学习,虚心讨教。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之于书法,就有这个味道。我的‘虎’,主要是‘面子’”。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像行家讨教。书法愈练,愈感觉其中的奥妙,愈想得其精妙。他习书8个月就编印了《弘陶习书录》,一年半编印了《弘陶草书千字文》,26个月编印了《弘陶草书前赤壁赋》,两年半编印了《弘陶草书琵琶行》,每种印1000册,最多1500册,他以此作为自己的书法“作业本”用以讨教行家,结交书友。他不怕别人说他写得不好,他用这种方式让自己更快地知道,如何将书法技艺提高。
 
     自从研习书法以来,周文彰多次参加全国性书展。其作品曾被《人民日报》、《中国书法》、《书法报》、《中华英才·青年书画界》、日本《书道》等报刊杂志刊登、评介。有书法评论家认为,周文彰结合自身感悟,逐渐掌握了气势磅礴、跌宕有致的谋篇布局章法,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其草书作品雄健、流畅,小不满盈尺、大可及数丈,皆能从容驾驭,游刃有余,挥写如急风骤雨,而仔细品评却萧散平和,意态自然,不乏时代气息。
 
    难能可贵的是,在扬州市美术馆举办的“周文彰除夕书法作品展暨当代名家书周文彰诗词作品展”上,周文彰从2004年至2018年每年除夕书写的书法作品共15幅。每年除夕之日,坚持创作一幅书卷,这在全国书法界是一个创意,周文彰执着地把这个创意付诸行动,每一幅作品都是他攀升书法之路的见证。
 
     周文彰结合自己学习书法实践体会,撰写出版了书法理论专著《再造生活一—书法价值的当代体验》,主编出版了《书法研究博士文库》,此书荣获2009年“兰亭奖”出版奖和理论奖。
 
   周文彰还是一位诗人
 
   书法里有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就是书法表现什么内容。有人提出,只会抄写唐诗宋词就是“文抄公”,提倡书法家写自己的诗作。周文彰不赞成“文抄公”这个说法,他认为,书法抄写他人名作源远流长,可以看作是书法界的一个重要传统。极受当代人推崇的几位书法大家,如张旭、黄庭坚、王铎、董其昌等,他们就曾以其精湛传世的书法艺术表现同样精湛传世的名家诗篇。
 
  书法界的这一传统,堪称中华一绝。周文彰说:“书法痴心于诗词,书法家钟情于诗词。书法借助诗词,生成多彩意蕴;诗词借助书法,获得广泛传播,书法与诗词珠联璧合。满腹经纶,成为书法家必要的文化素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成为古训。”当然,周文彰也赞成,如果书法家同时也是诗人,岂不更好?!
 
   于是,周文彰因书法而学诗。学着写着,诗在他这里起了三种作用:一是记事,即以诗为语言,把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记下来。诗,成了他的一种记忆方式;二是抒情,即用诗抒发内心的亲情、友情、乡情、热情、激情等。诗,成了他的一种情感方式;三是言志,诗,成了他的愿望和志向的一种表达方式。至目前,他已经出版了《周文彰诗词选》,举办了“全国名家书周文彰诗词作品展”。他的另两部诗集《诗韵校园》《感恩海南》今年底明年初将陆续问世。
 
   2005年6月,周文彰前往位于海南陵水的吊罗山热带原始雨林时,林中一块小小的瀑布勾起了他的诗情,便按格律写出生平第一首七言绝句《吊罗山瀑布》:“清泉泻挂吊罗山/雨后流声响广寒//树密潭深飞鸟乐/诗仙感叹似天川。”而第一首五言绝句则成于空中。那是周文彰乘国航CX347航班去香港出席“博鳌青年论坛”,在飞机上准备回京后参加“中国文化产业30人论坛”演讲,居然在飞机落地之际完成了,诗名是《空中思》:“离空万米行/也把秒分争//稳降香江后/凝思腹稿成。”
 
     学写诗词之后,周文彰一直不敢写律诗,因为规矩更为严,特别是要求第3句和第4句,第5句和第6句对仗。2010年,他应邀出席“第八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这次临沂之行,周文彰领略了临沂人民弘扬传统书法文化之创意和革命老区快速发展之神奇。“送教下基层”去临沂,让他感受到沂蒙儿女为我国解放战争所做出的贡献和牺牲,遂用五律表达自己的感受,诗作《沂蒙儿女》也就成了他的第一首律诗习作:“沂蒙山水秀/百姓厚忠憨//女纳军鞋底/男钻虎豹潭//独轮装众望/浓乳沁民甘//水载舟精进/横刀挺岸南。”
 
     写诗的时间哪里来?散步路上、考察途中。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周文彰每年都要到各地调研,五年的诗作形成了系列,他命名为《履职路上的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2013年春他参加新任委员培训,进一步认识了政协的性质、作用和委员的职责,激发了尽责履职的热情。于是写下了身为政协委员的第一首诗:《七律•委员述怀》:“蛇年正月聚华堂/率直忠诚议国纲//提案陈情怀百姓/发言述意禀中央//亲民务本寻思路/守道谋新创盛昌//好自担当行使命/青春花甲再飞飏。”
 
     而当周文彰提交的第一份提案的内容是《告别绿化形式主义》,案由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绿化投入巨大,成就斐然,但绿化形式主义也随之产生蔓延,突出表现是有绿无荫、有绿少荫。原因是重视造景,忽视造荫。为此,他建议绿化要重在“打造林荫大道”,并将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七绝•绿化要实》:“暗条绿毯顺山铺/小树稀疏巧点图//景色怡人无意赏/炎炎赤日灼皮肤。”
 
     谁不说俺家乡好?身在异地他乡的周文彰,经常关注家乡建设,对家乡倾注了浓浓的情愫,常用诗作来赞颂家乡的母亲河——大运河,一下写成18首通过微信杂志推出,受到家乡人民的高度评价。如诗作《京杭大运河》:“一流南北贯京杭/五水横穿汇浩茫//汽笛声声行夜路/车轮滚滚赶朝阳//文沉沿岸名城古/乳润江淮鱼米香//羡煞牛郎痴俯瞰/银河哪比运河乡。”并用笔墨将诗作书写成书法作品。
 
  周文彰还是一位翻译人
 
     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中,“翻”是指对交谈的语言转换,“译”是指对单向陈述的语言转换,需要翻译者具备较高的外文基础和较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周文彰的英语同样优秀,读大学时曾获“南京大学首届公共英语竞赛”第一名。读博士期间一口气翻译了三本英美哲学著作,这就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9出版的《康德》、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01出版的《理由与求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1990出版的《当代认识论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于1996出版的《儒家思想新论——创造性转换的自我》(校)。
 
  与此同时,他主编了多部大型丛书,如《国际惯例书库》《当代国际惯例丛书》《海南历史文化大系》(共10卷104册)《行政学院培训用书》等。正在主编的《新时代中国研究》丛书不久将由云南教育出版社推出。
 
 
结  语
 
   清人郑板桥说:“英雄何必读书史,直摅心性为文章;不必不佛不贤圣,笔墨之外有主张。”写到这里,我的心情一直久久难以平静。因为,我被周文彰在哲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所感动,更为周文彰这种始终不渝追求书法艺术创作的精神所感慨。
 
  我祝愿周文彰在以后的书法艺术道路上走得更加美好和精彩!
 
   作者简介:
 
  何开文,江苏宝应人,笔名可人学人,系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闪小说学会副会长、扬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微信杂志《作家文刊》主编。
 
   1984年以来,出版并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及学术论文达300余万字。已出版微型荒诞小说集《梦笔生花》、微型小说集《智商测验》、散文集《南京纪事》、文学评论集《评论者述》、诗集《紫藤叶》等17部;主编出版《扬州微型小说22家》、《宝应微型小说25家》等10多部。
 
   微型小说《战士与村姑》荣获“黔台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优秀奖,《短信事件》荣获第十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奖二等奖;散文作品《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教科书》荣获首届“天降花雨·美在雨花”诗文大赛散文类二等奖,《美在瘦西湖》荣获“瘦西湖杯”全国诗文大赛三等奖。并获2013年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授予的“江苏省微型小说30强”,“2014—2015年微型小说创作双年奖”荣誉称号。
 
   时任宝应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期间,于2008年7月成功建成“中国微型小说之乡”文学品牌(由中国微型小说学会授牌)。在国内文学界首次提出“微报告文学”、“慢散文”等微信时代的文学体裁,并以自己的作品和文字解释给予支持。(完)

 
(编辑:占旭刚)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瑞安街248号 鄂ICP备17001920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7892
武汉新市民网总群 42088912 通讯员群 285233922 创业者群 203646181 文学群 54177794 打工者群 263038876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

武汉网站建设